top of page

2005 大會議程

        台灣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年度聯合會已經邁入第三年了。

        回顧當年這一活動的概念,最早是激盪自中華心理衛生協會。當時在張苙雲教授、張玨教授擔任理事與理事長之際,覺察台灣心理衛生界已非五、六○年代起步階段的社會條件,相關人士急遽增加,相關專業學會或社會組織之數目亦非當年屈指可數,反而日益生疏而不易為相近目標來共同努力。有感於這一切的改變,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在當年理監事會中,屢屢提出相關問題,希望能為台灣心理衛生界打造一共享之平台,可以互相熟悉互助支持,可以資訊共享、資源互通,可以聚沙成塔共成大事。

        不僅是心理衛生界,台灣心理治療的發展,亦由早年為各不同專業必備訓練之附屬狀態(如社工、精護、精醫、臨心、諮心等等),開始有愈來愈走向專業的條件,也果真開始發生許多相關的活動,包括更有系統的訓練、更有結構的組織、以及更具國際視野的接觸。許多在國外的專業人才完成國際標準的訓練回到台灣,而國內的訓練水準亦不遑讓國外程度。諸多情況下,依據不同理論流派或不同治療取向之相關組織,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成立。於是,心理衛生界早年關切的問題亦發生在心理治療界。

        心理衛生與心理治療原本就是兩塊重疊性相當高的領域,甚至可以說心理治療原本就是屬於心理衛生所定義之範圍內。唯偶爾亦發生一些矛盾,舉例而言:對專業制度的看法。稍稍知道世界心理衛生運動當年發軔之源由的同仁,必然可以認同該運動以消費者(病人、家屬及社會大眾)為主體的基本精神。心理衛生界基於這立場,對專業化或專業主義必然持相當審慎的態度。反之,心理治療基於臨床能力的提高和實務上的倫理精神,卻又不得不追求某一程度的專業精神。可幸的是,所謂專業精神並不在於專業制度淪為排他之形式主義;兩個領域不同的出發點必然有其共同相處與對話的空間,這是心理衛生與心理治療之間關係的典型,許多問題亦如此。聯合會匯集兩大區塊為一,實盼能增加真誠對話的機會,以促成真實的合作。

        這是第三年的聚會,還是相當的年輕,卻是充滿相當的可能性。我們盼望大家能提供更多的想法,讓這活動可以達到更多實務的功能,對台灣社會也因而更具有行動的活力。

                    2005台灣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年度聯合會

                                         籌備委員會召集人  王浩威  謹邀

                                                                2005.11.15

--------------------------------------------------------------------------------------------------------
抱歉啟事

 

        原大會議程中排定由申荷永教授、范紅霞教授、高嵐教授主持之工作坊及研討會,因中國大陸國台辦未能即時核准三位教授的來台之許可證,將無法參與此次聯合會。

 

         對想參加這三位教授主講之工作坊或研討會的學員深感抱歉,日後我們將繼續努力邀請三位教授來台。

2005 台灣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年度聯合會籌備處 謹上

大會議程大綱

11/26(星期六)

11/27(星期日)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