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大會議程
在這寒冬時刻,中華團體心理治療學會,臺灣心理治療學會、台灣心靈健康資訊協會及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聯合舉辦年會,透過大家熱情參與,讓我們這群具有共同理想同道,再次聚集一起,在此表達誠摯歡迎,也預祝我們大會成功。
對於中華團體心理治療學會,連續兩年於南部舉辦年會後,不但今年又回到北部,且與相關學協會及基金會辦理聯合年會,這項創舉由今年報名人數暴增,即可見這決定之正確性,也再次驗證團結就是力量。
回憶過去一年學會走過的路,以下將依各任務分述個人感想:
會員人數
目前學會有211位會員,較去年增加15位,其中醫師112位(53%)、護理師54位(26%)、心理師21位(10%)、社工師18位(9%)、職能師6位(3%),其比例則在護理師與心理師稍有成長;在區域分佈,則南區成長快速(75位),漸近北區(91位),而中區與東區則無太大變化。
學術活動
今年學術活動,有突破性進展,回應世界衛生組織將憂鬱症列為本世紀三大疾病,本會特別與臺灣心理治療學會合辦憂鬱症研討會,希望藉此開始建立此類個案本土心理治療特色,討論會分個別與團體兩場地進行,當天近百人參加,參與踴躍,希望此專題討論會能持續下去,並建立研究團隊,不久能有國內本身資料出爐。另外和內政部性侵害與家暴防治委員會已連續合辦二年之相關研討會,今年亦不例外繼續第三年合作,共同推動此主題之教育訓練,且在陳若璋教授督導下之研究團隊,今年已有初步成果報告,冀望此團隊持續不斷有新的發現。
教育訓練
因SARS 影響,本會與其他學會遭遇類似,許多活動順延,但沒有停掉,仍在北中南辦理訓練工作,除了常態的經驗性團體仍繼續外,對於以動力取向的主題式經驗團體,張宏俊與宋卓琦兩位醫師分別提供,這可說是重要突破。另外前理事長吳就君教授亦提供連續四周(合計48小時)團體動力學習,回應踴躍,希望來年吳理事長仍能繼續帶領。今年參與情形,就地區別比較,仍是南部報名人多,且與學協會合辦,有助參加人數。回到專業人員參與多寡基本面議題,核心重點仍在學會專業成長多寡,雖然保險給付會影響同道參與熱誠,但不可諱言,學會專業成就,才是吸引大家根本方法。
研究發展
今年在研究發展方面,則延續前年盧孳豔教授對質性研究介紹,經由蔣欣欣老師與湯華盛主任邀請交通大學郭良文教授指導如何運用 Nudist 資訊軟體,幫助質性研究分析,現場同道均覺受益匪淺,希望下次能有帶領團體實際案例透過此軟體分析之結果分享。總之,至今學會在團體治療之質性研究,尚未發展出成熟表達方式,雖有會員嚐試用詮釋學方式呈現但尚未看到持續進一步之發表,實有待往後繼續努力。
心理演劇
這三年演劇心理治療,多以訓練為主,每年至少兩次工作坊。仍維持著,參加人員也多保持在每場20人左右,但對往後發展,並無具體願景可見,這實待該領域同好們,用心規劃。
會刊
每年寫這篇前言,一回想會刊的發行,就有深深的痛,似乎這是不易解決的問題,其實我們的教育訓練與學術活動,這三年來,已不少,但如何將這些學習心得或學術成果躍然紙上,則是未來學會長期艱鉅的任務。
在這時代,踽踽獨行,已不易喚起他人的注意,而且與他人同行,才能激發更多的創新與多元,這次年會與臺灣心理治療學會,及台灣心靈資訊協會和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的合辦舉行,已可看到大會內容,炯異過去,這是一次不錯經驗。而且邁向2005年之泛太平洋區域之國際團體心理治療和亞太地區之心理治療之聯合大會,目前正籌備中,相信透過這次聯合年會合作,我們可開創台灣心理治療新的紀元。
2003 台灣精神健康與心理治療聯合年會
年會召集人 張達人
大會議程大綱
12/6(星期六)